創業是一件值得令人尊敬的事,敢從一個拿工資的人轉身成為一個發工資的人,本身就是一個極限的突破。
有一句話這樣說,不以成敗論英雄。我給這句話點上十個贊。有時候失敗的英雄更令人尊敬,不過,也最容易遺忘,人們往往只能記住那幾個成功的英雄。
“我拿了一筆風投,正準備做個藝術電商,你們是怎么做的?”我聽到這句話苦笑不得,怎么做?這不是要該問你自己嗎?
“有團隊嗎?”“沒有”況且沒有一個彪悍的團隊,光有一個idea有什么用?不過是一座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樓閣。這種情況絕不會有投資人關注的。不要白費力氣了,與其見上幾百個投資人,還不如靜下心來找上幾個能夠和你生死與共的伙伴。
還有一些已經創業初期的朋友,看著他們費心的經營網站,一上來就是一個不小的平臺。有時叫我給提提意見,一般我只問一句:你們的用戶從哪里來?不要以為有梧桐樹就能招來鳳凰,這年頭梧桐樹多的是,鳳凰卻是少得很。
為什么呢?尤其在藝術市場里,厲害的鳳凰都在自己搞梧桐樹了,不厲害的呢,眼里壓根就看不上你。那還有其他的鳳凰嗎?有啊,還沒有變成呢,目前還是雛雞,想飛也飛不上去,而且也未必敢。
創業了,你有什么?
有錢、有團隊、有idea?如果有當然是一件幸事,如果沒有你該怎么辦?不幸的事,不幸的人,地球上多的是,憑什么你一定要認為你是最幸運的?況且,有餡兒,有面,只是包餃子的第一步,接下來能包成什么也是未知數,餃子、包子、漢堡、面湯,一切皆有可能。
所以,人生在世創業,處處要如履薄冰,如臨深淵。
你不妨時時多問自己一句,你有什么?你有什么別人無法替代的東西嗎?你有你的核心競爭力嗎?
無論是企業品牌、還是產品品牌,總有個競爭優勝劣汰的過程,難以長久,猶如昨日黃花。諾基亞已經over了。
這其中唯一不會輕易淘汰、能持續增長的品牌,就是你的個人品牌,即自媒體?,F在也在流行“網紅”,很瘋狂,但是這需要經得起時間和價值的沉淀,否則,注定成為曇花一現。
還有一句話要記住,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。個人品牌更是需要經營的,只要是經營得當,持續發酵起來不可限量。
玩車教授,靠微信公眾賬號自媒體積累上百萬的汽車用戶,很多汽車廠商,汽車媒體,VC等主動找他們合作。
文玩攻略,2015年3月成立,至今微信公眾號粉絲超200萬,8個月總閱讀量達到2.5億次文章閱讀量,覆蓋全行業大部分的文玩玩家;
紅珊瑚收藏家單峰,新浪微博粉絲60萬多,有公司,還出了一本書《紅珊瑚鑒真與收藏入門》,有了龐大的關注群體,想不創業成功都難。
還有呢,羅振宇、馬未都、莫七七等,這樣的“名”例子太多了。
既然我們無法拒絕這個移動互聯網的社交時代,那么我們只能選擇適應它,那種先搭臺唱戲的創業做法,差不多該過時了,至少很難符合現在的節湊。
萬一你搭好了一個臺子,卻發現錯了,按照黃梅戲的戲碼搭的,結果卻來了一群喜歡聽京劇的,我問你,你是拆了重搭,還是趕走他們重新找呢?重搭怕是用戶等不起,重找又怕你自己等不起。
如今的做法是先想辦法聚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個人也好,ceo也好,不妨都弄個自媒體,雷軍、薛蠻子、徐小平等等,不都是弄個嗎?這樣之后呢,做了調研,你們喜歡什么?黃梅戲,好,我們現在就開始了,一個月之后就可以聽了,有意見你們可以提,這些人就耐心的等著你去搭臺子唱戲,即使他們說,黃梅戲里要不要請個007來呢?好,我們不否定,大家投票定吧。少數服從多數。這樣即使沒通過也不會有人不高興。
我們可以以自媒體為前瞻,以用戶為核心,營造一個個專屬的社群經濟體系,然后再出產品。我們不能再回到傳統的工業時代,以產品為中心了。
有了龐大的追隨者,商業模式才能成立,不是嗎?
沒有,再完美的商業模式也是井中月,鏡中花。